曾幾何時,部分傳統發燒友總是抗拒CAS,不懂、不願接觸電腦,或是直接認為向電腦扯上關係就是Low-End。歸根究底,就是當時某部分產品的完成度不足,包括操作與音質。
但這種情況早就成為過去式,設計成熟的音樂檔/串流播放器愈來愈多,Burmester也來參一腳,數年前的111固然矚目,對不少發燒友來說,新近推出的151就更為誘人。
相比Hi-End級的111,151定價不到前者一半,功能卻同樣齊全,音質不負品牌「Top Line」之名,幾乎不用多言,對CAS持觀望態度的玩家們,是時候出手了!
面對串流播放大趨勢,Burmester沒有跟其他品牌鬥快,急於推出同類產品,只求做好音質、功能與操作。結果,成就出111這台成熟度極高的產品,示範不需要鬥快,都可以引發迴響。
111主攻Hi-End市場,內置硬碟,可以自動rip碟,亦可播放儲存在NAS的檔案,更可以直接播放CD,擁有音量控制功能,可以直駁後級。
111由設計、用料以至功能同樣出色,屬於品牌的「Reference Line」,定價超過三十萬是可以預期的;相比之下,功能一樣、架構規模稍為精簡的151,定價不及前者一半,吸引力自然以倍數增長。
151不如111那般巨型,用回鍍鉻面板,同時將WiFi收發模組整合到機身之內,令整體設計更為俐落,更符合Burmester一貫美學觀念。唯一要小心的就是拍照,要努力避免這個高貴鏡面反映到其他東西,影響構圖(笑)。
151內部大致分成三部分,交換式電源、大型電源等供電組件放在最左邊;中央是模擬放大部分,既然是Burmester出品,當然是全平衡設計,XLR輸出也是2- 3+;右方是運算部分,即是一台電腦,雖然抽走了CPU散熱風扇,改為以金屬連接機殼,將整個機殼當成沉熱器,不過,與模擬放大部分之間的金屬板之上,還是裝置一把風扇。
電腦主機板前面是一隻2.5吋SSD,儲存作業系統;旁邊為一對2.5吋HDD,負責儲存音樂檔,每隻容量是2TB,以RAID 1模式運作,所以實際可用空間只有1.7TB左右,雖然未能用盡硬碟空間,但好處是當其中一隻HDD出問題,儲存在151的音樂檔不會損壞或者消失,只要簡單換上一隻2.5吋2TB HDD,就可以再次運作。
用家雖然可以購買更多操控功能的Burmester金屬遙控器,可是利用Apple iPad、專用Remote App去操控151,才是最方便、也是最爽快的方法。不同於151,WiFi接收模組不再外置,放回機殼之內。正是這個模組,加上內置HDD,令組建NAS、甚至接駁router不再是必要條件,iPad可以直接接上151就可以進行一切操作。
151的機身中央還有一個吸入式光碟機,可以進行ripping,也可以直接播放CD,不過讀碟時聲響較大,還是用來rip碟比較好。
高級音響除了聽覺享受之外,品牌價值、產品外型以及操作體驗,通通加起來才可以產生「高級」的感覺。Burmester 151在外表、品牌聲望、操控便利程度與穩定性皆符合「精品」定義,接下來要探討的就是他的聲音表現。
作為一台設計成熟的數碼音樂中心,當然少不了對Remote App,只要用iPad在Apple App Store搜尋「Burmester」就可以找得到。
試音地點是本刊大試音室,參考器材包括ModWright LS-36.5DM前級、Hegel H30後級、B&W 802D3揚聲器、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電源線(前級)、IsotTek EVO3 Syncro電源線(後級)、Atlas Ascent Symmetrical XLR訊號線(行前)、Dignity Audio Bravo XLR訊號線(行後)、Audio Note ISIS-LX168喇叭線。
由於Burmester 151的XLR輸出是2- 3+,若然配合2+ 3-的前級,又沒有相位切換的話,可以在喇叭線接駁揚聲器時將正、負對調。不然聽起來會覺得音場大幅壓前、結像巨大又鬆散,總之非常突兀。還好,ModWright LS-36.5DM可以切換相位,誰是誰非就一「聽」了然。
Burmester的高音一向高亢亮麗,而同廠的電源線(也就是151的跟機電源線)中音少許加厚、高音甜美圓滑又水分充足,與他們的器材十分夾聲,是次試聽亦為151配上這條電源線。
把151連上router,播放NAS裏面的音樂檔,支持最高24bit/192kHz PCM。只要在NAS安裝例如MinimServer等UPnP軟件,151就會自動找到它的存在,然後找出所有支援的音樂檔,不需要多餘操作。
品牌創辦人Dieter Burmester是結他發燒友,這次就聽聽結他與人聲為主的《We Sing. We Dance. We Steal Things》CD2,Jason Mraz每一下勾弦,不但清脆,而且充滿光澤,弦線直徑纖細,結像完全沒有化開。
能量凝聚而集中,沒有任何散開、模糊之處,不但結他清晰,低音電結他、套鼓亦層次盡現,力量集中結實,這種動感容易令人上癮。
雖然線條收得緊緻,音像輪廓銳利,不過應該大的例如踢鼓,結像大小依然接近一比一,骨架明確。應大則大之餘,不同樂器的大小比例皆有強烈對比,而且透視正確,有如出色的風景攝影,前、後景分明。
換上Pink Martini第一張專輯《Sympathique》,所有聲音,尤其是鋼琴都有一層薄薄的光華包裹着,這陣糖衣式高音,既華麗又毫不影響細節表現。也許,這就是不少發燒口中的「貴氣」,也就是Burmester的招牌音色。
151用上交換式電源,部分以眼代耳的玩家馬上就會心生抗拒,也許是其他品牌所用的設計不夠出色,致令大家不信任這種供電方式,認為它是毛噪、水分不足、缺乏厚度的元兇。只不過,151完全沒有這些問題,平順聽感貫徹全頻,就算高音華麗耀目,內裏亦沒有半點沙石,顯示這分交換式供電質素極高。
結他以外,表現各種金屬樂器的質感也是強項之一,銅管樂器嘹亮而帶有銀色光芒,銅鈸亮麗,訊息量可以用「爆發」去形容,但沒有半點粗糙。
再來是《Genius Loves Company》,這是24bit/88kHz PCM,151不但反映出錄音的好壞,更有能力分辨音樂檔規格的高低。每一位歌手盡皆健康、活力四射、朝氣十足,而且他們的喉嚨沒有半點痰涎,喉底聲全數顯現。
明亮、高低延伸去得盡,卻沒有拉薄中音,Ray Charles與Natalie Cole的唱腔夠黑,前者起音有力又沒有年輕化。他在《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》盡情訴說無奈情緒,也是蘊含力量的控訴,不是有氣無力的呻吟,情感更為澎湃。談過音色,輪到151的個性,簡而言之,就是爽快直接,面對優秀的錄音,會令你了解「好」在何處,同樣地,製作質素平凡的,亦會不留情面指出為何「平凡」,這種分析力不但驅走聲音中所有霧氣與塵埃,同時也驅走一切掩飾和做作,將所有真切之處都展現出來。好的會更好,差的,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本身吧!